汪王航迹:颐养天年,食暖人心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显著的背景下,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不仅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一环,更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2024年7月7日,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颐食无忧”实践队深入诸暨市汪王村,对当地的爱心食堂进行深入调研。
诸暨市汪王村拥有近2000名村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约600人。从1982年起,汪王村利用浦阳江的天然优势,从水上运输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水上运输专业村,水上船运之路行至今。2023年6月,汪王村爱心食堂在此成立,为村内老人提供便利和温暖的用餐服务。
众志成城,共筑爱心
爱心食堂建立之初,便与周边企业签订协议,每月提供40多份员工餐,不仅解决了部分运营资金的问题,也为食堂的持续运营打下基础。同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慷慨捐助也是爱心食堂可持续经营的不竭动力,通过“个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志愿帮一点、经营筹一点”的筹资模式,汪王村因地制宜、多渠道并拓,为爱心食堂资金保障提供了更多支持,探索了老年食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先锋模范,情系桑榆
通过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爱心食堂采取“半爱心半职工”的运营模式,由两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在老年助餐的同时也不失人情味,每月开展戏剧、表演等相关活动,邀请村内年轻人、老年人子女、党员及干部共同参与,营造村内积极热情爱心互助的氛围。此外,诸暨市汪王村的党员干部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积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在爱心食堂进行陪餐、送餐等工作,脚踏实地支持爱心食堂的发展。
风雨兼程,坚守初心
但通过具体访谈了解到,受食堂位置偏僻,就餐场地有限等因素影响,目前用餐人数有所减少,从最初的100人左右降至目前的午餐40人左右,晚餐20人左右,这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食堂的资金来源。尽管目前食堂运营存在困难,但食堂的工作人员依然坚持提前一日制定菜单,每日前往当地市场购置新鲜高品,争取为用餐老人提供最健康、最新鲜、最优惠的餐食,对于特殊残障人士等收取最低标准的餐食费。
诸暨市汪王村爱心食堂作为老年助餐政策的一个缩影,既展现了社区对老年人的关怀,也反映了老年助餐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为其他地区的爱心食堂提供了经验借鉴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通过这次调研,“颐食无忧”实践队深刻认识到,社会各界应携手并进,积极投入老年助餐服务的建设中,共同为老年群体打造一个充满温暖与便捷的生活环境。(文/辛晓莉 朱应昊 图/陈志宇 林思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